酒商作为一群能折腾、不服输的实干者,当下却仿佛被困在了“围城”里。
一面是价格倒挂、低毛利、高库存、线上冲击等现实的压力;另一面,虽然曾经的“十八般武艺”逐渐失效,却始终对新机会、新风口抱着不灭的执念。
面对行业深度调整,酒商在传统与新潮、转型与淘汰中拉扯,这成为酒类渠道生态变革的真实写照。
“谁能解决痛点,未来越有机会”
业内人士表示,曾经依靠名酒差价、终端促销、压货囤货等打法,就能在市场里闯出名堂;然而现在,纯靠价差时代终结、终端促销逐渐失灵、同质化竞争加剧、压货模式弊端尽显、资金链与价格体系受双重冲击……酒商的市场话语权和利润空间被进一步限制。
面对行业内卷与市场挑战,酒企和渠道商家确实做了很多动作,想办法解决消费端、渠道端问题,包括用品牌力拉升价值,搞事件营销、渠道建设、团购、促销……尽管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费用,但营销动作愈发失效,销售转化率越来越低。
对此,多位经销商表示,今年整体经营情况比去年差,“硬拉需求”肯定不好弄,必须得找好场景。因为白酒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场景强关联,没场景的需求要么很小,要么是伪需求。
首先,白酒消费场景要满足人们社交的需要,比如商务宴请、朋友聚会,几杯下去就能打开气氛、大家推杯换盏、互动交流,这是天然优势。
对此,河北东泰广润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建章指出,商务宴请看重品牌力和价值感,同时兼具“性价比”,朋友聚会倾向于大众价位、低度酒,方便分享、微醺状态即可;自饮场景更关注口感和健康,尤其光瓶酒品质可靠是根本。
其次,白酒消费的核心逻辑是“喝掉”和“用掉”,偶尔有收藏、品鉴,解决“开瓶喝掉”始终是最关键的。
白酒不能被喝掉,就是压在终端、单位客户或者消费者手中,这既造成社会库存大、消费需求力不足、动销难的问题,也会存在二次、三次回流市场的可能,每回流一次都是对价格的巨大冲击。
再者,现在流行的低度化、年轻化和健康化,本质上仍然是基于消费需求变化而适配新场景。比如五粮液、泸州老窖等名酒纷纷发力低度酒,核心是应对低度化的饮用场景;1919转型做餐酒融合、社交体验,也是在打造未来的新场景。
酒商“围城”破局,懂自己更懂消费者
当下的白酒市场“危与机”并存,酒商虽面临多重挑战,但是结构性机会仍在持续释放。
深圳怡亚通集团酒业公司副总裁、怡亚通康宝公司董事长鄢奎平指出,酒商在这轮调整中核心是“活下来”:沉下心降低运营成本,适当减少库存,保证现金流。
宏观形势和调整时间虽不明朗,但不必悲观,既要做最严峻的打算,同时相信调整会过去。
具体来看,一是强化和名优酒厂的紧密合作,全力做好分销,名酒大厂抵御风险的实力更强;二是提前预判,不搞重资产,按市场消化能力生产,避免库存压力。
在稳定经营方面,酒商一方面要坚守信誉,保证合作客户不被“割韭菜”,至少保证低风险运营,这是酒商赖以生存基础。同时,推动产品多元化布局、横向拓展品类结构等方式,降低对单一产品的增长依赖,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。
来自山东济南的经销商赵总表示,当下特殊时期,厂家基于经营压力和业绩指标,容易导致政策不稳定、品牌缺乏长远规划,这也加剧了渠道商的迷茫,甚至有些厂家政策变动“一刀切”,直接导致渠道商库存贬值、利润受损,严重影响渠道商家的合作信心,“不敢打款、更不敢压货”。
从长远发展看,酒商破局的机会点还是在转型,要具备用户思维、渠道创新和利润分配三个核心竞争力。
酒千百味(河北)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爽表示,酒商转型要“看小不看大”,格局可以大,但做事要聚焦,做“小而美、精而尖”的领域。比如光瓶酒锚定某个价格带,深入做下去就可能出效果,参考光良的模式。
同时,积极拥抱线上,毕竟传统实体店都缺流量,只是必须要想清楚根本目的——只是为了传播、打造IP,还是引流拓客、战略转型。
酒商努力用最大流量抓取客户,比如拍短视频、即时零售等方式,但转化一定要精准,对用户进行筛选、沉淀、分析之后,再精准推荐,这样才有机会。
面对行业缩量竞争,酒商还要打造可靠且长期的利润分配体系。通过合理的分润机制,既能保证调动渠道的活跃度和终端积极性,让产品在2—3年形成市场流行度后,即便价格小幅下降,终端仍能获得稳定利润。
酒商“围城”破局的关键,是要拆掉思维里的墙。从“赚差价”到“造价值”,从“重产品”到“强服务”,重构自己专属的生存逻辑,才能在行业的转型期无惧阵痛、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。
(责任编辑:zx060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