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

友情链接

10天内连发3起伪造警情通报事件 虚假信息引发社会恐慌

2025-08-01     HaiPress

10天内连发3起伪造警情通报事件 虚假信息引发社会恐慌!7月26日,网络上流传一则关于“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”的消息。次日,一份蓝底白字的伪造“警情通报”迅速蔓延,声称释永信携带情人、子女等34人潜逃美国被拦截,并描述其有31位情人和174个非婚生子女。面对网友求证,开封警方回应称:“通报是假的,请不要再传播,目前正在开展工作。”

这不是孤立事件。近10日内至少发生了三起伪造、传播虚假警情通报的事件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恐慌。

7月20日,云南昆明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。次日,一份伪造的警情通报在网络疯传,声称事件为驾车撞人的重大恶性案件,造成131人死亡,337人受伤,瞬间引发公众强烈不安。昆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随后发布真实通报澄清:事故实际造成2人死亡,4人轻伤,5人轻微伤。传播该虚假通报的白某某、陈某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。

7月22日,浙江杭州余杭区部分区域自来水出现异味。官方查明异味源自特定气候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,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水质安全。然而,就在官方信息发布后,一份虚假的“警情通报”在网上流传,谎称主城区13处水路接驳下水粪水排污管网。经查,网民邵某豪为博取关注,故意编造并传播此谣言,目前已被属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。

这些伪造的警情通报制作门槛极低。利用常见的PS等修图软件即可仿制警情通报的样式,AI工具甚至能根据指令直接生成通报内容,部分应用软件还提供现成的官方通报模板。

专家指出,伪造、传播虚假警情通报严重触犯法律红线。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表示,编造虚假的险情、疫情、灾情、警情,在信息网络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,构成刑法中的“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”。即使未达到犯罪程度,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,编造、传播此类虚假警情也将面临行政处罚。此外,网络安全法规定此类虚假信息属于违法信息,发布账号应受到相应处理。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
返回顶部
©版权 2009-2020 信阳新闻      联系我们   SiteMap